偉成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偉成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消防設計監造施工/消防檢修申報/缺失改善工程/會審會勘/用途變更

回覆此留言 回首頁

開版網友:
YAHOO新聞轉貼
留言主題:
有關醫病資訊
留言內容:
牙周病友 當心心臟病上身 更新日期:2010/09/12 04:11 文/江碩儒 牙周病是造成中、老年人缺牙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很少人知道牙周病和心臟病其實有相關性。 牙周泛指牙肉及齒槽骨,也就是牙齒周圍的構造,有如高樓的地基,牙齒就像是高樓的主體。牙周病是因細菌引起牙周組織的發炎破壞,就好比地基出了毛病,因地基土石不斷地流失,而導致高樓搖搖晃晃,隨時有坍塌的可能。牙周病較嚴重者會有牙齒鬆動,甚至需要拔除的情況。 心血管阻塞比率 較一般人高 牙周病影響心臟冠狀動脈疾病可能有以下原因: ●牙周的細菌會隨著血流至全身血管(包括心臟血管),因為局部的直接影響,造成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喪失,進而導致管壁粥狀硬化,以及增加血管阻塞的風險,同時心肌梗塞的風險也會隨著上升。 ●牙周病的細菌隨著血流到全身血管,會導致體內的發炎指數上升,可以說牙周病本身會造成全身血管發炎。然而,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本身就是血管發炎的結果。所以透過血管發炎,牙周病會造成心血管阻塞。 ●最近的醫學研究也指出,影響及造成牙周病的基因位置,和造成心臟疾病的基因位置是類似而接近的,意味有心臟病的人出現牙周病的機會較高;而有牙周病的人罹患心臟病的危險性也會增加。 造成牙周病和造成心臟病的危險因子是類似的,包括糖尿病、抽菸、性別等,這些因素會增加血管的慢性發炎程度。 很多人知道,膽固醇是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它會增加血管阻塞的機會。其中膽固醇又分高密度膽固醇(HDL)和低密度膽固醇(LDL),高密度膽固醇俗稱好的膽固醇,可以幫助血管清除膽固醇,避免堆積在血管內;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特別容易會增加血管阻塞的機會。 越來越多人重視自己的健康,會定期抽血檢查高密度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且注意自己的飲食。若膽固醇高,經醫師診斷即開始服用降膽固醇的藥。 研究也發現,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似乎也與牙周病有相當的關聯性,尤其牙周病病人有較高的比率出現低密度膽固醇(壞的膽固醇)較高的情形。因此可以發現,牙周病的病人發生心臟血管阻塞的比率會較一般人高。所以有心臟病的人也要多關心自己的牙齒健康。(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一般內科主任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總共:16條  第 1 2 頁
編號:11 網友: yahoo新聞 於 2011-07-30 15:50:27 說:
中科男不菸不酒 高膽固醇上身
更新日期:2011/07/30 04:11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28歲的林姓工程師身材高瘦、不菸不酒,到醫院檢查竟發現總膽固醇高達250mg/dL(標準為200mg/dL),且出現動脈硬化現象,隨時可能心肌梗塞。經服藥治療及運動與飲食控制,目前病情已改善。

台中光田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曾士婷表示,現代人外食比率高,加上常熬夜、少運動,三餐或消夜常吃紅肉、內臟、帶殼海鮮等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以致不少患者年紀輕輕就出現膽固醇異常的現象。

林姓男子就醫時表示,自己不菸不酒,身材也不胖,雖然不常運動,值夜班時常吃消夜,但都會喝花茶解膩,沒想到竟然也會得高膽固醇。

李氏聯合診所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昆正也指出,衛署國民健康局統計,男性15到30歲罹患高血脂比例約13%至22%,是女性的2至3倍以上,但50歲以後的女性罹患高血脂比例反而高出男性1至2成,顯示男性比女性提早面臨高血脂的疾病問題;女性則在停經後更要注意飲食控制及運動。

曾士婷表示,腸道是藉由肝臟分泌的膽汁吸收膽固醇,健康食品效用不大,若經3至6個月的運動及飲食控制仍未改善,最好採藥物治療。有些人服用傳統藥物會出現肌肉疼痛等副作用,但目前已出現複方劑型,同時抑制膽固醇的合成與吸收,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編號:12 網友: YAHOO轉貼 於 2011-06-18 20:04:55 說:
不是醫生 潘懷宗節目「問診」恐觸法
更新日期:2011/06/18 12:03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這幾年經常以藥理學專家的身分,參加節目錄影,討論的大多是健康保健和用藥常識,但這個月初,潘懷宗卻在談話性節目上,判讀起藝人的健康檢查報告,更詳細追問起藝人的病情症狀,就有醫師在網路上質疑,潘懷宗不具醫師資格,怎麼可以做醫療判斷和建議,面對質疑,潘懷宗低調,不過衛生署說,即使是醫師也不能公開判斷病人的病情隱私,有違反醫師法的疑慮。

節目主持人:「請到一位專家到我們現場,他是很多健康節目的台柱,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藥理博士潘懷宗。」

以保健專家的身分,出席談話性節目,台北市議員潘懷宗,這回不只在節目上推廣健康概念,更像是一位問診醫師。

台北市議員潘懷宗:「無論是腎結石或膀胱結石,或是尿道結石都可能,但是問題我要請教,就是說呢,因為你若有結石的話,通常(如廁)會痛,結果她不痛,腎臟發炎也會這樣。」

詳細詢問來賓的症狀,就像是醫生在替病人找病因,不只這樣,潘懷宗還直接判讀起前職棒選手陳致遠的可能病況。陳致遠:「我常常就是這胸口會縮起來。」陳致遠:「你看,你的冠狀動脈,可能都堵掉2條了。」

節目的標題上,直接了當寫上「專家診斷」,但是潘懷宗雖然是藥理學博士,但他不具有醫師資格,根本不能判讀藝人的健康檢查報告。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即使你是醫師,也不可以在公開場合談論病人病情。」

潘懷宗在節目上,除了涉及公開判斷病情,也涉及公開討論病人隱私病情,有違反醫師法的疑慮,衛生署則說會再調查。節目主持人:「孩子生不出來,跟身體質量指數不夠有關係?」潘懷宗:「有可能。」

90分鐘的節目對話,可能觸法,潘懷宗不願出面,但如果真的確定違法,面對的恐怕是刑事責任。

編號:13 網友: YAHOO 於 2011-03-24 18:00:54 說:
粗心護士打錯針 患者控醫院
更新日期:2011/03/24 10:01

台中一名婦人,罹患胃食道逆流住院,開刀前兩天,護士幫她打針時,居然粗心,錯把隔壁床患者的點滴,拿來注射,等婦人發現時,點滴早已打完,還好只是生理食鹽水,沒有大礙,但婦人不滿醫院事後態度敷衍,痛批難道非出人命了,才重視嗎。

陳小姐生病求醫,病沒醫好,反而碰上粗心護士打錯針,沒道歉也就算了,第一時間還企圖湮滅證據。陳小姐因為胃食道逆流,3月7日安排開刀治療,手術前兩天開始禁食,5日下午護士幫她打點滴,兩小時後,陳小姐起床如廁才赫然發現,點滴標籤上名字錯了、房號也不對,她嚇得衝到護理站求救還好錯打的是生理食鹽水,但陳小姐對醫院蠻頇的態度,無法原諒,保留所有證據告到衛生局。

開罰只是警惕!醫護人員,身負懸壺濟世的使命,醫療專業、更不容許絲毫粗心大意。(民視新聞 喬祖豫、陳建華台中報導)

編號:14 網友: yahoo 於 2011-03-14 23:33:15 說:
給錯藥一年上萬件 拿藥時千萬看看
更新日期:2011/03/14 14:05 前陣子有婦人到某醫學中心就醫,發生藥師調藥給錯了藥,還好婦人機警,及時發現沒有吃錯藥,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表示,類似的藥物通報事件,根據醫策會統計,光是2009年,通報的件數就有上萬件,占年度病人安全通報的三成,衛生局也要求醫療機構在給病患藥品時,一定要做到三讀五對。(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長高偉君說,根據醫策會的資料,到2009年,全國參與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的醫療機構已經有447家,通報前三名依序為藥物事件、跌倒事件及管路事件,以藥物通報事件為例,通報量也從2005年的418件、激增到2009年的1萬94件,占該年度總通報件數的3成,像最近就有某醫學中心,發生藥師調劑藥品,因為藥名相似,發生了給錯藥,還好這名婦人相當機警,發現藥的名稱、包裝與平常服用的不同,否則發生吃錯藥後果不堪設想。不過這個個案,因為婦人沒有將拿錯的藥吃下肚,婦人沒有後續追究,衛生局並沒有開罰,而衛生局也曾接獲民眾檢舉,指拿了藥回家,才發現藥袋上頭的名字,不是自己的。另外某醫院也發生過,有醫師疑似拿了大量的麻醉藥到大陸地區使用,這一部份已經進入司法調查。至於通報的醫療院所藥品通報異常狀況,最常見的包括給錯藥、藥品漏拿、拿的數量錯誤,而異常通報件數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醫療機構,越來越重視類似的不良事件而加以通報。

編號:15 網友: yahoo新轉 於 2011-03-03 14:24:54 說:
反覆發燒畏冷 小心大腸癌找上門
更新日期:2011/03/03 04:21 〔自由時報記者黃其豪/新北報導〕發燒、畏冷,隨之體重減輕及大便異常,常會讓人誤以為是感冒而輕忽,但若是反覆發作則需要特別小心,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醫師董建志說,這有可能是罹患大腸癌的病徵,有必要進一步地檢查追蹤。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最近有二名門診患者,都沒有特殊症狀,但皆被檢查出大腸癌,其中一位甚至是末期併肝臟轉移!醫師董建志指出,國人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其症狀卻是多樣且令人難以捉摸,呼籲民眾利用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董建志說,五十五歲男性患者是因為發燒、畏冷約兩個多月而到院求診,患者除了大便常常有稀稀水水的現象外,體重在五個月內減輕了約十公斤,坊間診所吃藥打針也無法改善,檢查發現竟是大腸癌末期併肝臟轉移。

另一名四十歲的中年男性,因半年來下腹悶痛求診,他食慾雖無明顯的變化但體重卻緩慢下降,半年內掉了約四公斤,大便變得較為細軟且偶有血絲便。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有多顆息肉,其中一顆四公分大的息肉在乙狀結腸的位置。經內視鏡下息肉切除術後,困擾病人半年之久的症狀紓緩,病理化驗為絨毛性腺瘤併有局部惡性病變的早期大腸癌。

董建志說,大腸癌通常是由腺瘤性息肉經數年後逐漸演變而成,息肉的成因包括基因上的變化、飲食習慣如高油脂、高糖分及低纖維食物,很少運動、抽菸等生活型態。臨床症狀會因腫瘤的位置而不同。

腫瘤若長在右側,較常會有頭暈、疲倦等貧血現象;若長在左側,則會以阻塞或流血的表現為主,如腹痛、大便形態改變、血便等。

董醫師強調,大腸癌的症狀多樣且令人難以捉摸,它可以是單純的引起局部病變,嚴重的話則是全身多處轉移,治療的方式會因此而有所不同,而癒後也會有所差異。國健局近年來推行糞便潛血檢查,年齡介於五十至六十九歲的民眾,都可接受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篩檢,民眾可多加利用。

編號:16 網友: yahoo新聞轉貼 於 2011-02-12 11:53:40 說:
感冒咳不停 咳到眼出血失明
更新日期:2011/02/12 02:29 陳育賢/新竹報導
中國時報【陳育賢/新竹報導】

繼有人咳嗽咳到肋骨都斷了之後,新竹也有人把眼睛咳到失明!一名五十多歲有糖尿病、高血壓的男性患者,春節期間感染流行性感冒嚴重咳嗽,咳了兩天後造成眼壓過高,結果眼前竟一片漆黑,經緊急治療,視力仍是零。

國泰新竹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這名病患本來就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左眼視力本來就不好,平常是靠右眼零點七的視力行動。

今年春節期間因流感嚴重咳嗽,連續幾天都咳嗽至顏面漲紅,之後就發現右眼「飛蚊」變多,視力變差,過完年後眼前更是一片漆黑;經緊急送醫,視力仍急速惡化到幾近失明。

他說,對一些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由於血管脆弱,過度咳嗽會形成眼壓升高,一不注意就會導致眼睛出血而失明;他呼籲,這類患者在氣溫降低時,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以避免咳嗽,否則也不能悶氣或是猛咳到臉紅脖子粗,造成眼壓過高。

陳瑩山表示,天氣冷本來就會造成血管收縮,加上年節大都會吃得較熱、較油,若再加上嚴重咳嗽,一定會使眼壓升高。

醫師提醒,感冒還是要看診吃藥減輕症狀,否則越咳越頻繁,愈咳愈用力,就有傷害視力的風險。同時,寒流昨天又報到,慢性病患者最好留在家中,避免碰到冷空氣刺激喉嚨而咳嗽,真忍不住要咳嗽時,除了掩口或戴口罩避免傳播病毒外,千萬不要太用力,否則咳到臉紅脖子粗,小心連眼睛都給咳到出血,像此病例,嚴重者還會導致失明。

偉成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服務電話:04-23164087
最佳瀏覽畫面 800*600